福建顺昌:从栽培到延链 小菌菇长成大产业
原标题:践行大食物观,为食用菌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顺昌,“菌草科技小院”吸引林占熺等农科界大咖入驻,带动菌草技术研究推广和农技人员培训;同时,加大扶持精深加工企业,不断丰富食用菌加工产品 从栽培到延链,小菌菇长成大产业
企业负责人检查海鲜菇生长情况。
核心提示
近日,在“2024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博览会”开幕式上,“2023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单”正式发布。其中,“顺昌海鲜菇”以7.64亿元的品牌价值上榜。
顺昌是“中国食用菌之乡”,传统品种有海鲜菇、竹荪、姬松茸、木耳和香菇等,其中海鲜菇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栽培方式有瓶栽、袋栽和盆栽,瓶栽技术全国领先,每日出菇量最高可达35万瓶。近年来,顺昌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23年全县鲜菇产量约11万吨,产值达10亿元,食用菌产业品牌建设效应也不断凸显:“顺昌竹荪”和“顺昌海鲜菇”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顺昌海鲜菇”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评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在202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一个个闪亮的标签,不断装点着顺昌食用菌产业这块金字招牌。
大山深处的顺昌,为何能够不断创造食用菌产业的新辉煌?日前,记者走访了相关机构和企业,探访其背后的成功密码。
科技加持,提升栽培效率
林桂荣是顺昌著名食用菌栽培大户,他从事这一行已有40余年。为扩大种植规模,他于2008年创办顺昌新菌都菇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菌都”)。近年来,公司通过科企合作,进一步带动竹荪等菌菇品种增收。
例如,新菌都与洋口镇石溪村、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菌草高效栽培竹荪示范生产基地”,主要采用连作障碍消减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实现竹荪品种的高效栽培,每年可增收1.3万~2.5万元/亩。
2023年,“菌草科技小院”花落新菌都,吸引“菌草之父”林占熺及其女儿、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林冬梅等农科界大咖入驻,在继续深化科企合作的同时,也带动了顺昌菌草技术研究推广和农技人员培训,为顺昌食用菌产业发展掀开了新篇章。
“科技团队在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实现了林下土地利用率提升和竹荪产量增加的双赢,每亩竹荪产量可达160.5公斤。”林桂荣告诉记者,目前,科技团队还在郑坊镇部分山垄田开展新一轮菌草套种实验。“在种植食用菌的同时套种其他作物,提升了经济效益,也保证了土地利用率。”
除了林下种植,菌包生产也是食用菌培养常见方式。但是长期以来,顺昌食用菌菌包生产模式较为粗放,专业化程度偏低。福建顺昌舜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模式,实现了菌包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
“我们拥有集自动化袋式生产、灭菌、接菌、培养、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菌包生产配送中心,通过集中调配优质精料、生产优质菌种和处理废弃物等,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该公司负责人谢财清介绍,公司将海鲜菇等菌包统一销售配送给小企业和农户,并为他们提供后续的栽培技术服务。
科学的栽培模式,不只适用于传统食用菌,也给食药用菌栽培带来启发,顺昌县欣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在顺昌建立了全省唯一的北虫草工厂化栽培标准化基地。“我们基地采用恒温库房,能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进行控制,保证北虫草的生长环境,每天可生产北虫草5吨。”公司负责人谢金亮说。
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菌菇干制品、火锅汤底、香菇脆……在顺昌县饶氏佰钰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公司负责人饶建青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开发的食用菌加工产品。
顺昌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站站长黎忠告诉记者,目前,顺昌已经研制了菌菇菜、菌菇酱、菌菇汤等预制菜系列产品,即将上市;饶氏佰钰的海鲜菇速冻品,神六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灵芝孢子油提取、软胶囊生产也列入了计划清单,食用菌加工产品不断丰富。
不只是新鲜的食用菌,看似无用的食用菌废弃物也大有文章可做。
“我们在对食用菌进行直接加工的同时,还以菇脚等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海鲜菇活性糖肽复合提取物。”饶建青介绍道。
近年来,顺昌以福建九菇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带动,探索废菌渣利用技术。黎忠介绍,该技术首先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草菇;草菇采摘后进行菌渣二次利用,栽培双孢蘑菇;栽培完的双孢蘑菇菌渣又可作有机肥主原料。如此一来,既提升了经济效益,又解决了食用菌废料污染问题。
“九菇娘与郑坊镇兴源村率先合作,依托‘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跨村联建’食用菌栽培基地新模式,使用菌渣循环利用技术,并逐步推广到全县。”黎忠说。
“我们不仅要加大对饶氏佰钰和神六保健食品等现有精深加工企业的扶持,还要培育更多的专业化加工企业,继续延伸顺昌食用菌产业链,提升整体附加值。”顺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谢火娣说。(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徐华山 池亮亮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